《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172说:海水物语之八十二:百福庵传奇
作者:李明春 来源: 访问:457 日期: 2024-06-14

历史踽踽而行,静卧在铁骑山脚下的百福庵在远去时空岁月中,从未间歇吟唱离恨天,依然倔犟六问青天到永远,但却隐忍地传述着山海情愫的不朽信息,续写着属于那个朝代的神秘的文化传奇。

公元1644年的中国,正值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交锋之年,经历了清军入关、李自成攻入北京、张献忠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历史的天空下,在洪荒的旷野上,一个个轰轰烈烈的炸雷过后,一个个默默无语的故事却依然在传续着历史的回声。

青岛铁骑山麓百福庵,恰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处神秘回声。

明未,山西宁武关才女养艳姬被崇祯皇帝选为妃子。

然而,养艳姬宫庭生活还没过几年,李自成就攻克了北京。养艳姬和她的好姐妹蔺婉玉一起在内侍太监蔺卿的带领下逃出皇宫、逃离京城,颠沛流离数日后落脚到了崂山西麓的百福庵。

陈毅元帅诗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海之圣山,崂山山峦之中史上留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

崂山居青岛,倚黄海而立天海之间,其山脉由东绵延至西,一支脉曰铁骑山。铁骑山深处藏有一庵一一百福庵。

百佛庵是北宋宣和年间修建的,距已有近900多年的历史。明代进士蒋清山来此出家,将百佛庵改为百福庵。当崇祯皇帝的两个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落难于此、传袭了道乐为百福庵披上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进而演绎了道乐兴盛的历史回声。

1644年,就在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宁武关时,家住北京西直门外的内侍太监蔺卿预感到社稷不保时,他便开始为自己和已是妃子的亲侄女蔺婉玉做起了逃生的准备。因此,他每次出宫时都要带些所需物品存放回家中。

正如蔺卿所料,时隔不久,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李自成兵马将北京城团团围困,大明皇官乱作一团。此时,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先逼周皇后自杀,又亲手砍杀妃嫔、公主。如此残忍状况吓坏了身边所有的人。混乱之中蔺卿趁机拉上侄女蔺婉玉和养艳姬两个妃子简单胡乱化了装,趁着混乱和漆黑的夜色,三人匆忙逃出皇宫,过了西直门,径出北京城一路向南而去。

蔺婉玉能歌善舞,笙、笛、箫、管样样精通。当初被选入宫时担任乐女,因才貌超众,后被选为妃。

而养艳姬擅长吟诗抚琴,研读过兵书,喜欢舞剑文武双全,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养由基的后裔。朱由检当了皇帝后,被选入宫中甚得宠幸。

蔺婉玉和养艳姬二人年龄相仿,爱好相同亲如姐妹。危难之时,蔺婉玉哪能只顾自己,于是她恳求叔叔要走就带上养艳姬一起走。

一路艰辛向京城之南。他们之所以选择崂山为落脚地,是因为20年前的天启二年,内侍太监李真立到了这里到当修真庵的道长。

在修真庵住下后,蔺婉玉和养艳姬把悲痛埋藏在心底,潜心教道姑们学文化,学唱歌,学乐器。可她们哪里知道这修真庵是内山派道观不准吹奏乐器。二人的行为遭到了内山派道众的强烈不满,人们议论着要将她们赶出庵外。

图片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百福庵的道长蒋清山出现了。蒋清山是江南进士,明末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县) 县令。他辞官在此隐居更名蒋迪南,当了百福庵的道长。他扩建了百福庵,收藏大量经典书籍,使百福庵一时间成为崂山十一个藏书院之一。他得知养艳姬、蔺婉玉的真实身份后,便邀请两人前往百福庵。养艳姬和蔺婉玉接受了他的邀请,迁居百福庵内的萃元洞,并出资重修石洞,一洞做居室,一洞供神像。蔺卿也同时前往,住在附近的另一个石洞内。

蒋清山为便于蔺婉玉和养艳姬两位妃子潜心研究道乐,他自己则迁到了通真宫。

蔺婉玉和养艳姬落居百福庵后,见明朝已退出历史舞台大清国统治了天下,蔺、养二妃曾在蔺卿的陪同下潜回了一趟京城祭典皇灵,在京城只停留几日便又悄悄地返回了百福庵。

回到百福庵后,养艳姬把对崇祯的怀念写成一首词,名曰《离恨天》:

“面前一丘土,遥望天边万重山。山隔万重容易见,土隔一寸不团圆。摆设诸供品,仰望离恨天。香烟结云转,纸灰飞满天,沉痛哀悼肝肠断,血泪染红素罗衫。非是哀妾念偷生,愿等汉土复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殉国觅帝共君欢,伴君共登离恨天”。

随后蔺婉玉为词谱曲,曲调哀婉悲怆,催人泪下。

至崇祯三周年纪念日时,养艳姬、蔺婉玉组织百福庵道士乐手,在百福庵为崇祯举办了大型祭奠活动,演奏《离恨天》开启了道士乐队参与祭祀活动的先河,也成就了养艳姬、蔺婉玉和道教音乐《离恨天》。但因时值明亡清兴之交,《离恨天》恐有反清复明之嫌而限制了其词曲的远播。

此后,养艳姬、蔺婉玉把精力放在了研究琴法、改编民歌、充实道乐曲牌上。她们以此来消磨时光,还把宫廷中演奏过的古典乐曲《赏春》、《山丹花》、《青杨》、《游湖》、《泰山景》、《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梅花三弄》等传授给邻近寺院道士乐手和村里的民间艺人。使百福庵成为当时崂山道家应风乐的活动中心,邻近各地道士们纷纷前来学习各种演奏技艺。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月,养艳姬又写了一首悼念崇祯的《六问青天》:

“人死不能生,镜破不能圆。都说天地无私,人生悲欢各有别,稽首问青天。偷生在人间,别驾十七年。梦魂一次未团圆,幻想是渺然,稽首问青天。月有圆缺花有残,阴阳有循环。花谢开来年,江水东去不复返,稽首问青天。挂起旧蒲团,脱下破衲衣。随身相伴十七年,今日离别难,稽首问青天”……

1660年3月19日,崇祯死难十七周年时百福庵又举行了一次大型祭奠活动。养艳姬领唱,蔺婉玉领奏了《六问青天》,场面感人,催人泪下。

就在那一夜,养艳姬和蔺婉玉重新穿上宫服相携走出庵门,在对面的山坳里,双双自缢在一株古松上,实现了她们“伴君共登离恨天”的誓言。

蔺卿闻讯,拔剑自刎。

百福庵承载了一段远去的历史,演绎了崂山另一个传奇的故事。今日铁骑山脚下百福庵却朱门紧闭,门庭冷落,杂草丛生,几多荒凉。

世事沧桑,原来的百福庵在文革时曾有所毁坏,近几年又重新进行了修复。现庵内前后二院二殿,前为倒座殿,供菩萨;中殿穿堂,供“三官”;后殿是玉皇大帝。西侧一个洞是养艳姬和蔺婉玉两位娘娘的居室萃元洞,另一个洞供奉着神像。庵内东头一百多米处是蔺卿居住的石洞,两位妃子的墓地也尚存。多年来每逢年正月十六都会有庙会,规模很大,热闹非凡,后来一度中止。但庵门前百年黑丑树枝叶繁茂,似乎昭示了昔日曾经历的袅袅兮秋风。

荞艳姬和蔺婉玉二位妃子虽然早已离开了人世,但她们留下的各种道乐曲牌在当地仍然有所传承。特别是《离恨天》和《六问青天》等曲牌当地民间乐队仍有演奏。崂山道教音乐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养艳姬和蔺婉玉也被确认为崂山道乐的重要推动者。

悠悠女声离恨天,如怨如诉青天。今日之百福庵尚未向游人开放,但道乐曲牌乐音仿佛时不时会从很远的天际袅袅飘来,依然在述说着百福庵早已逝去了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