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158说:海水物语之六十八: 学海苦舟
作者:李明春 来源: 访问:65 日期: 2024-03-12

2023年10月29日,笔者前去厦门参观了集美校友会馆,期间被一组雕像极大地吸引了。

组雕是由一位男性长者和一位衣衫褴褛挑着两个箩筐担子的中年男子相互凝视的场景。而那中年男子担子前端的箩筐里是一个半坐半卧且衣裳不整的小女孩,后端箩筐里竟装着一个老式读书人用的木质书箱和几件衣物,如此组雕的画面着实令人费解。

图片
图:校友馆组雕

求其解方知晓,这组雕表现的是发生在集美校友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故事的真相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而对于我瞬间被那场景撞开了心扉,荡涤了心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然而人上学读书自然都有母校,多年后当回首往昔,对母校的记忆是什么?仅仅是当年的同学、老师、课本或是校舍,还是过往琐碎的一切的一切?作为学子是否思考过你应该为母校做些什么?能传承些什么?

1913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故乡厦门创办了集美小学,

1918年创办了集美中学,1920年7月学校名称为"福建省私立集美学校",1938-1939年1月,学校更名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196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如今,集美在国内已拥有多所大学和专科高等教育院校,点缀在厦门的蔚蓝色之中熠熠生辉。而那让人目眩神迷的组雕,似乎给天下学子出了一道选题,同时也告诉了集美校训"诚毅、忠公"的答案。

"诚毅、忠公",是集美学校的传统校训,强调"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嘉庚精神的核心“诚毅”是对公共事业坚持诚信和坚毅不拔的态度;“忠公”是对国家的忠诚。

无疑,校训是一种文化,而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校园精神文化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学校主体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立场。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同价值观、校风、校训、学风、校旗、校徽、校歌、校报等。因此,校训、校歌属于校园精神文化。

来到集美校友馆,笔者作为也曾是受过高等教育者,当置身于此感慨良多。无论是谁,作为学子是否都应该反思为母校传承了什么?而笔者扪心自问:毕业50年了,自己又为母校做了什么?

图片

图:集美校友会馆

正是集美校友馆里的那组雕像让笔者反省自己离开母校后的岁月,从文苦旅四十余载,洋洋洒洒码字千万,记不尽的是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千秋功业和辉煌,写不完的是为祖国的海洋事业竭尽闯海之力的人们的荣光和所有与他们有关联的人(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同事、朋友)与物。与此同时,隐去的或许还伴有他们的哀伤、苦痛、愤恨、失意、绝望。正是这些人和事的发生和发展使他们构成了海洋事业丰富的历史主体,架构了海洋业界人文生态的框架。然而那些与其发展进程相关连之众,笔者只能用自己微不足道文字的流水去书写让这一切的一切,与其事业融为一个共同体一路前行去演绎漫漫长夜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他们中有人已随着岁月的流逝间歇式的带着深深的悲伤和痛楚离去了,而留给今天的是中国事业发展的一派勃勃生机。

桃李满天下,这是一所学校的荣耀。然而,天道有轮回,一代人来了,而后离开了,又一代人来了,接着也离开了。如此生生不息,延续了"诚毅、忠公"精神的真谛,沉淀了集美文化。

然而,回首往事世事无常,蛮横的政治权力曾断然的割裂了集美的办学之路,曾给集美学校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带来了“弃儿”之痛。

一个多世纪后,经过锤炼的"诚毅、忠公"精神依然被时代认可,这公义的选择联结起了历史与现代,这算是一种抚慰吗?其实,作为局外人笔者的感叹只不过是舒缓内心的历史焦虑罢了。

这感叹源于人生命最终的意义是什么?它并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生命的觉醒和思考!一个人若是只有肉体的出生,没有教育和缺失文化,便不会有灵魂的觉醒!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经受历练,改造自己,才能在人性里复苏,在荒芜中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