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链接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研究实验室 | 迎新网 | 海洋大学堂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 | 海大附中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西海岸校区建设 | 教育基金会 | 校友会
海洋研学教育与悟道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流传千百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对读书与实践之关系的认知。然而,现实社会对读书给了充分的重视,但读死书,死读书的倾向绝不容忽视!在现实的社会中城市少年儿童厌学现象十分严重,患抑郁症或自闭症者不足为奇,甚至是跳楼自杀者的报道屡见媒体,这些都是因为了什么? 有报道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已呈下降趋势。如果此现象还不能引起国家有关教育部门足够和高度的重视,其后果将会是什么? 笔者认为,此问已是天问,是民族未来之问?!此问,对于海洋事业与教育亦是如此!我国海洋事业与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 海洋教育现实对从业者及未来有志的从业者来说,普通海洋学一定是其从业的最基础知识,因为业者的舞台是海洋,而海洋与陆地完全不同,是各具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并伴生与凝冰渡海塑造了海洋个性的思维,进而演进了与黄土文化完全不同的人文生态。 那么,从书本到实践的路径是什么?而今天海洋教育中存在的缺失与偏颇又是什么? 不要轻易说你是海洋人,学了几年自然海洋科学知识仅代表你海洋科学有了一定知识性的认知,并不代表你有了文化?文化是产生科学的土壤,在拥有了科学知识后要想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还有漫长的距离,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积累、沉淀和感悟的悟道过程,你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海洋人?! 不学科学就不知纬度,不学哲学就不知高度,不学史学就不知深度,不学文学就不知广度。 天、地、人合一为道,如此天、海、人合一为海道。因此,对于今天的海洋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理清思维,塑海道之精,传海道之神方能修成正果! 这里不妨先说说游学,游学是目前提倡的一种实践形式,其目的是“行”。这种较为流行的实践性行动本是一件好事,但现实中的乱象和浅薄所表现出的形式化难免不被人诟病? 因为游在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听起来似乎游学有点高大上,更跟形势,更时髦?细观之与春游、秋游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既便是参观一下博物馆之类的文化场馆也多是被玩所主导?一群群孩子走进博物馆,带队老师面对博物馆多是知之不知者多。就是在博物馆内或非馆内对其内容的深入讲解不足与不深刻,试想其效果会是如何? 更有甚者,游著名历史景点任由导游信口开河,或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任由导游代替老师信口开河没完没了的讲各种所谓的历史“戏说”,而实际上这些讲解内容大多无案可稽,不仅混淆了历史事实,误导孩子们的错误认知历史,而且由于无中生有添加了一些杜撰的内容和对历史的不实篡改,这种解说哗众取宠,更是百害而无一益! 而研学则与游学有所不同。 对于时下流行的海洋研学教育,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应该是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是基础性知行合一的实践桥梁,是非功利性的英才培养路径,主要目的是启发受教育者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人才自立,民族自强,文化自信是多么重要。面对天问和民族之问,当代青少年有多少盲目和无知呢? 海洋文化教育是综合性素养教育,包括认知科学探索之真,感受海洋深邃之奇,体验海洋生物之谜,欣赏海洋世界之美和开发经略海洋之功。其实真正的海洋素养教育是将文化元素渗透于科学教育之中,是发展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海洋文化教育可以理解为是海洋素养教育,是高维度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心灵美、行为美、道德美的后辈力量。通过海洋文化全方位的教育,以求推动受教育者综合性素养的提升,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丰富受教育者的知识,发展其智力,完善其心智,而海洋研学教育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形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