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93说:海水物语之二:海水与生命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522 日期: 2022-11-01

海水与生命


地球上的有二大类,一是淡水,二是海水,无论淡水还是海水都是可以流动的液体。

        人们都说水是生命之源,然而作为生命须臾不可离开的水,孕育了生命,润泽了万物,文化的视野细思之,水文明却是一个在中国学术界目前还没有被系统讨论的话题。然而讨论水之源及其应用对理解生命意义、人类历史、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危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水而沉淀和演绎了水文化,进而产生了与水密不可分的水文明。水文明具有系统性、可构建性和能动性。它既是一种基于水、利用水构建起来的文明形态,同时也具有动力作用,推动着水文明的不断构建,进而支撑着整个文明的发展,形成一个构建水文明、形成水文明、推动文明不断构建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实现了人类从水利用到水文明的范式转变。

        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化解当代的水危机,须深入了解水之源及其演进,不能仅仅依靠某些方面简单的改变来讨论问题,而应是从人类文明高度的体系化应对,通过建设水文明、发挥水文明的能动性,实现从应对水危机到支撑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目标。

        当下,我们应该依水之源头的脉络,积极利用水文明的可构建性和能动性特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推动水文明的构建,实现人水关系的根本转变。

       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在创造中国汉字时赋予了"海"字以无限的认识和想象空间。

        海,由"氵"、"人"、"母"三部分组成,意在告知后人:海是人之母。显然,今天的"海,是生命的摇篮"之说有其充分的文化依据。

        因此,说水是一种文化,也可以说水催生了生命的文化。

        试想,从海洋科的角度讨论,如果海洋中的水全是淡水,地球会发生什么?

        海洋,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

        这两句人们都耳熟能详的话不是文人墨客的创造的,而是人类文明对原始海洋演进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这活应该没有错,因为地球上大量的淡水资源都蕴涵在海洋中,只是经过多种方式的转换后以淡水资源体现在人类的生活中被直接使用而须臾不可替代。

        这里先说一说生命摇篮的故事,说一说早期人类与海水密切相关的事实。

        这是一个至今人类也无法否认的人类生命进化中的一个细节:鳃裂

        近几年,《人类简史》一书被认为是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解除历史的枷锁,看到多种多样未来的好书在全世界热销。

        作者是个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的以色列年轻人。他在该书的第一章"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为题开篇这样写道:

        大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

        大约38亿年前,在这个叫作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命"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点而另创新局。

        尤瓦尔·赫拉利书中讲的是人类成为人之后人中"智人"的事,而笔者要说的是人类成为人之前关于人的事。

        关于水与生命,生命与人的关系,前苏联学者夫·弗·杰尔普戈利茨经过科学测定后,列出了海水与人类血液中化学元素对照表,从而表明:人类与海洋有着种种天然的亲和,海水与人的血液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非常接近,这绝非巧合,而是海洋在人类身体上的遗传。

 今天,通过现代的医学仪器,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样的事实:胎儿在母体羊水中的发育,宛如自由自在生活在海水中的鱼儿。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人的胚胎在发育到一个月的时候,颈部的两侧居然也长着许多"鳃裂"。

        这一明显的"鳃裂"现像,自然便是海洋的杰作,是海洋留给人类生命的印记。鳃是鱼类在海中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正是通过"鳃裂“鱼类才能过滤水流中的空气以供自己呼吸,保障生存延续生命。

        解剖学家认为,人的胚胎"鳃裂"现像意味着人类与鱼类具有某种亲缘关系。这说明人类与鱼类一样都起源于水中,人类的远祖也曾经有过鳃,虽然后来逐渐退化消失,但终归还是在人的胚胎早期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印迹。毫无疑问,所有的这些现像都是一种生命源于海洋的象征。

        这是科学的结论:人体的一半是水,构成了人体内部的"海洋",这水与血交融在人体内循环往复,昼夜不止便如海水周流全身,生生不息。

        关于水与生命,生命与海,海与人的话题,笔者如上叙述不知是否可以让读者感觉到与一般性的科普文多了一点文学的感染力?也许还能拓展到一种对天下众生的"无边大爱"。

       因为,如今"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在全球泛滥,使人类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天灭地的洪水"。无视动物与野生动物的感受,用种种变态的养殖方法和猎捕方式去获取美味,寻求舌尖上的奢侈、满足与虚荣。

        在《人类简史》书中,作者在说起历史上和现实中只对强者有利的各种破坏环境与生态的自由资产主义和为资本主义服务的科学时,不失揶揄和批判,认为所谓的"智人"其实一点也不明智,相反是一个非常糟糕、令人失望的物种。面对如此令人堪忧的现实,我国顺应人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海洋不需要人类,人类依赖海洋,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生态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