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73说:故乡的辽东湾之五:辽河口寄语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2251 日期: 2022-06-03

冬季,对于生活在陆上特别是内陆的人来说,只是一年四季轮回中的一个季节,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然而,对于渤海内的辽东湾却不然,这里的自然环境体现的不只是简单的季节轮回,还有着属于区域性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观和个性的张扬,如冰海与冰潮奇观。

人们多熟知随日月盈亏产生的潮汐通称海潮,而对冰潮则显然知之者少。

什么是冰潮?

其实,冰潮就是指海冰融化后浮于海面,随潮汐涨落而涌动的一种只有在特定海域才能见到的自然现像。

73-1.jpeg

我喜欢辽东湾,喜欢辽河口的冬季,喜欢辽河口晴日下冰海的肃穆,喜欢阴雨时冰海的肃然,喜欢寒风中冰海的肃杀。

喜欢冰海不仅仅是因为乡恋,更因为冰海一端连着海岸走进了辽河口,继而延伸到了辽东湾。辽河口的冰仅是孩童时期故乡的记忆,而随着自己长大成人,逐渐读懂了辽东湾。

辽东湾自然的冰海与陆上的残垣断壁殊途同归,都能给人以思考和启示。殊途在于宏大的自然景观是无限空间的代表,而废墟是无限时间的代表,在同归的终极面前,人的生命只是一个个体瞬间的轮回而显得微不足道。

称赞晴日冰海奇观的肃穆,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渺小;称赞阴雨冰海的肃然,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界;称赞寒风中冰海的肃杀,让我感悟了狂飙也有轮回。

记得30年前入职《中国海洋报》不久,作为一名记者回乡深入采访才深切地体会到自己是故乡辽东湾岸边人。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当寒冬来临都会格外关注每年辽河口和辽东湾的海冰冰情。特别是每年冬季“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节,当强寒潮频繁持续袭来时,都会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海冰该来了。

73-2.jpeg

海冰,对于笔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结。之所以难以说清,不知道是源于儿时有过多次涉足辽东湾冰海的经历,还是少年时受到罗盛教冰窟勇救朝鲜少年英雄事迹感染的刻痕,或是从军时第一次在寒冬之日身栖山海关,登上寒冬时节的老龙头俯瞰乾隆“一勺之多”的渤海冰封的感受,还是在那瞬间灵魂出窍,惊叹一代伟人的千古绝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句的感概。

那是1991年的寒冬,笔者踏行冬日的渤海北岸采访,当行走至北戴河海滨全部身心完全融于"冰海"之中时,那当是人生中一种醍醐灌顶的体验。苍穹之下的近海犬牙交错的堆积冰重重叠叠,孑然一身值于"冰海"之中,此时面璧皑皑冰封方知一个肉体是何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当回望岸上隐约可见熙攘的人间时,才猛然想起那陆岸的一处岬角曾是我去过几次的鸽子窝公园。

1954年,毛泽东来到了北戴河,在那儿他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一诗,展示了一代伟人情忧民生,心系天下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胸怀。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

“冰海”之中信口诵这气度恢宏的诗句该是何种狂飙的浪漫?!顿感一种具有鲜明时代感,具有深邃历史感,更具有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感冲击灵魂。作为血性男儿,此时让我不由自主地俯身犬牙交错的层叠冰面之上,深情地亲吻了这脚下的海冰,这身下的"冰海"……

73-3.jpeg

北戴河冰海之上东望,辽东湾同样该是如此壮观的景像,然而该是另一种辽阔,另一种气度,另一种神韵。

在我国的冬季,每年严寒到来时都会使黄海北部和渤海沿岸大部在不同的年份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而形成冰期,特别是在渤海的历史上曾有"冰圈不出辽东湾"之说。说"冰圈不出辽东湾",是说冬季不同年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冰情,但一般不会发生较大范围的冰封现像或发生海冰灾害,而冰圈是指发生冰情现像的范围即称冰圈。

年复一年,北方寒冷的冬季总会如期而至,辽河口依然,辽东湾依然,冰期依然,冰海依然,只是谁人识海冰?每每想到这一话题,为什么往往会泪目?也许是离家太久太久了,老来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爱的深沉,心里分明时刻无法忘记就在辽东湾畔的大龙山公墓长眠着的父亲和母亲,今天只能用"养心智"为由为自己的不能床头尽孝开脱,借以告慰双亲。

日月可鉴,季节变换,海潮、风潮、冰潮、鸟潮,孕育潮是辽河口的骄傲。

故乡的辽河口,原始的辽河口,野性的辽河口,神奇的辽河口,敞亮的辽河口,诚实的辽河口,诚邀有缘的朋友,期待如期而至的人潮。

友情提醒朋友们:光临辽河口,请君能收敛一点任性,少去打扰湿地的万物生灵,敬畏生命,保护生态。

自觉一点是文明,任性一点是嘲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