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70说:故乡的辽东湾之二:萌憨憨一一斑海豹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2317 日期: 2022-05-13

渤海是红山文化的呼唤,辽东湾是故乡的母亲湾,辽河是故乡的母亲河,辽河口是玉猪龙奔腾出海的母亲港,辽河口冰海是西太平洋斑海豹的产床,成就了辽河口湿地的骄傲。

斑海豹有海中大熊猫之称,那胖乎乎、水灵灵、滑溜溜、呆萌萌那特有的憨态可掬的形象,是辽河口不朽的海洋哺乳动物精灵。

70-1.jpeg

记得第一次在辽河口近距离目睹斑海豹憨态萌容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辽河口腹地的一个初春日。

一年回家探亲时闲暇之余,听说辽河口冰海开始融化,那时正是斑海豹冰上产仔繁殖的季节,便急不可耐地去了河口盘山县境内的一个叫小道子的地方。

韶华易逝,铅华洗尽。半个世纪后当再次来到辽河口,不无感慨离开母亲海一一辽东湾己经整整五十四年了。五十四年后再次走进辽河口湿地追寻斑海豹踪迹,悠然间想起了圣哲苏格拉底的哲学三问。

一天,在古希腊的一座海岛上,血红的残阳映照大地,苏格拉底眺望苍茫的海天提出了:我是谁,从那里来,到那里去的哲学终极命题。

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植物有根不会枯萎,延续物种。动物有根,不断繁衍、演变、进化而生生不息,延续生命。人类是物种生命的一种,人类的灵魂与人类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根。

人类的根,不只是人类繁衍、演变、进化、发展的历史,而是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如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

辽河口湿地之上,渺小的我不禁黯然神伤,作为同是物种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个体不禁感慨万千,乡恋扣动了情愫让我自然而然的扪心自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辽东湾,春天来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了辽河口。

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你的名字是曾祖母起的。曾祖母曾读过私塾,识文断字,因我出生时值阳春五月,而族谱字辈为"明"字,曾祖母便说:“这孩子是咱李家的曾长孙,也是新中国的长子一代人,我看就叫“明春”吧!愿国与家永远是“明媚春天,吉祥安康”。”

然而此时,我那尚很年轻的父亲竟不在母亲和刚出生的儿子身边,而忙于组织辽阳县大车队,即马车运输队,装载物资。即将奔赴安东(今丹东),跨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辽河口,春天真的来了。

在辽河口腹地的三道沟,陪我同行的辽河口湿地保护协会会长田继光是辽东湾斑海豹忠诚的保护者和守望者。站在沟堤上,眼之所及湿地上潮沟交错,海冰融化浮冰尚存随潮汐而涌动。沟滩上大片生长的碱蓬草已开始萌发,红色尖芽顽强地冲破板结的盐碱地顽皮的舒展着枝丫后又任性地在滩涂上撒欢。远处苇田里残留的芦苇在阳光下依然泛着一片片金黄色,簇拥着潮沟、海冰、碱蓬草交映生辉。不经意间,一阵欢快的鸟鸣瞬间在湿地上空唱响,那飘荡的鸟鸣是鸟浪掠过湿地东南飞。

 "看,那是一对国鸟丹顶鹤。"忽然间田会长指着远处的一对飞翔的白色大鸟对我说。作为辽河口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和守望者,我看到此刻老田的脸上溢出了得意的笑容。

说来我与老田此次是第二次握手,想来第一次握手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是2011年的初冬,在上一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的创作之后,为创作第二部做准备由海军政治部电视剧艺术中心组织创作团队到辽宁沿海采风。在采风中由丹东返京的中途停留了盘锦市,经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推荐采风团队采访了辽河口湿地斑海豹保护志愿者田继光,便有了我与老田的第一次握手。

我称他老田,是因为他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作为斑海豹保护志愿者也已快二十年了。此次与老田邂逅辽河口,我们算是老友重逢自然兴趣盎然,对第一次握手老田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们交流的话题也就更多更泛了。

当我向老田说起四十多年前第一次踏足辽河口湿地腹地的难忘经历时,老田问我:"那时这里几乎是无路,你是怎么进来的?"我回答说:"我老父亲时任盘山县委书记,他让我找了时任盘山县水产局田守诚局长,田局长安排人陪我到了一个叫小道子的地方,第一次见识了原始的辽河入海口、辽河口苇荡、碱蓬草、丹顶鹤、潮沟、河蟹等,当然还有辽河三角洲原始的自然风光一一红海滩。

说到此,老田突然打断话告诉我:"你说的水产局田局长是我老父亲。

这是巧合吗,我一阵惊喜。接着老田对我说:“前些日子,听我父亲说李书记病重,现在他老人家怎么样了?”我沉默,一会过后告诉他:“四天前老人去世了,昨天己入土为安。”

听了我的话,老田的脸色变的沉重起来说:“我老父亲和你老父亲是老友啊。”

是的,四十多年前他们曾有过一段为开辟盘锦河蟹人工养殖艰苦创业,打造“中国河蟹第一市”的共同经历,而田老也被誉为“盘锦河蟹产业第一人”。

说到此,老田急忙找来他父亲田老出版的《河蟹纪事》一书送给了我。当我翻开书,只见扉页上田老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人的一生不能以官位的大小来确定是否有价值,而应该以回报社会的大小来衡量生命的意义。

 “田老一生倾心于盘锦河蟹产业的发展,你人生倾力于辽河口斑海豹保护,你们爷俩着实让我感动”,我说。听了这话,老田若有所思地反问我:“李书记刚刚仙逝你就又来辽河口,为了啥?”

我一时无言以对,最后还是他说:“什么都不重要,我俩是父一辈,子一辈。”

是啊,父一辈子一辈,我们共同关心的是地球上物种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结束了关于人的话题闲聊,书归正题该谈谈斑海豹了,这是我此行辽河口湿地的一个放不下的心事。

70-2.jpeg

太平洋斑海豹,是唯一在我国海域内繁殖的鳍足目海洋哺乳动物。

每年10月末,大批斑海豹从韩国的白翎岛及西太平洋来到渤海辽东湾,在辽河入海口繁殖栖息,直到5月中旬前后离开,踏上返回西北太平洋的漫漫征程。辽东湾辽河入海口,是斑海豹在地球上最南段的繁殖栖息地。

相关资料记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辽东湾斑海豹约有7100只左右,而随着偷猎者的增多、海洋污染导致栖息环境的恶化,辽东湾斑海豹的数量急剧下降至目前不足2000只。

如今,斑海豹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地政府针对野生斑海豹积极开展救治救助活动,包括立法禁止捕杀斑海豹,禁止渔船在斑海豹核心栖息地捕捞及进行大型施工作业,同时设置观测塔实时监测斑海豹栖息觅食情况及种群数量变化等。民间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斑海豹救助和科普活动已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氛围,为斑海豹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

近些年,我断断续续地写过几篇关于斑海豹的小品文。说小品文也应该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其实,小品一词语出佛经,佛家称样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如今在中国绘画中也流行"小品"的词说,这里说的所谓的绘画小品是相对于大幅来说和主题性较强的作品而言的。小品画尺幅小、内容简、着笔墨不多,却情趣盎然,优秀的小品画犹如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一首顺口成调的民谣那样亲切自然,它轻松、优美、淳朴,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进入鸟语花香、山体流动、情迁意动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我想,今天写此文也该算是一篇关于辽河口科学家与人文的小品文吧?

70-3.jpeg

2022年3月10日,今天的是辽河口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天,与辽河口湿地保护协会会长田继光同行、攀谈,了解了许多关于斑海豹的故事,便有了如下的对话。

我问:老田,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斑海豹的保护工作?还有辽河口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

田答:我是盘锦人,从小就生活在辽河入海口附近。对我来说,辽河口的乡恋情结,让我视斑海豹就像家人和朋友,它们虽然是动物,但也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原住民”。正是这份情怀,我志愿成为斑海豹的守护者。

辽河入海口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我倡导成立了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即现“辽河口湿地保护协会”,致力于辽河入海口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工作内容就是围绕斑海豹,开展监测、巡护、救助、放归、科普和自然教育。

我问:有相关记载说全球共有34种海豹,约3500万头。在我国辽东湾可以看到的斑海豹与其它海豹有什么不同?

田答:斑海豹学名叫西太平洋斑海豹,它在全球有8个繁殖地,辽东湾辽河入海口是其中最南端的一个,也是中国沿海唯一的繁殖地。斑海豹的特征是长相可爱,身体呈纺锤形,大的一般在100公斤左右,小的也有五六十公斤,在海豹的种族中体形不算大,寿命大约30年。主要食物是捕食鱼类,也吃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颜值看上去憨态可掬,呆萌可爱。   

我问:每年大约有多少头斑海豹,能来到辽河入海口繁殖过冬?

田答:斑海豹每年10月中下旬就会从西太平洋海域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和我国黄海北部近海海域进入到渤海的辽东湾辽河入海口。每年冬季12 月左右,辽河入海口都会结冰,次年的1~2月份,雌性斑海豹开始在冰上产仔。3月份左右,冰块溶解,斑海豹便会进入辽河口三道沟至小道子一带海域爬上岸栖息。

70-4.jpeg

最后,老田坚定地表示:斑海豹保护需要社会与民众的广泛支持。斑海豹只要不灭绝,就永远是辽东湾憨态可掬胖乎乎、水灵灵的动物精灵;是辽河口滑溜溜、呆萌萌的活泼可爱,生性调皮的憨头。     

斑海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背部灰黑色并分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较少而被称为斑海豹。

朋友,拒绝动物表演,不只是善良,而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文 李明春

图 田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