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54说:海盐史话之四:海盐熬波记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1563 日期: 2022-01-14

自古以来,盐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人们对于盐的需求从来没有减少。所以从古代时开始各王朝政权对盐的控制力度一直都非常大。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盐的官职。唐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对盐实行不专卖也有收税的方法,但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减,从唐肃宗乾元元年开始推行“榷盐法”,也就是专卖专采,里面规定:偷卖盐一石者死,一斗以上杖背。

如此可以看出对盐的管理已经非常严苛,但还有更严苛的规定,就是偷刮一斗盐碱土,罪名都跟偷卖一斗盐一样,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我国沿海对于海盐历史上有海水煮盐的传奇故事。关于海盐在古代究竟从何时开始晒盐?古代先人又是如何把海水变成了盐,又如何产生和形成了古代的制盐技法?对此已成为了久远的历史传说。

54煮海为盐.jpg

古籍中是如何记载“煮海为盐”的?

先秦古籍《世本·卷一》云:“黄帝时,诸侯有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

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宿沙即夙沙。隋代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引《世本》中记载:“夙沙氏始煮海为盐,夙沙黄帝臣”。上述记载表明夙沙氏煮海为盐之事应是发生在五六千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即中国古代农耕生活的开始时期。

关于海盐,天然和人工在古代有两种方法获得,一种是天然,一种是人工。

所谓天然,就是天然产生的盐,但这种在古代不叫盐,而是叫“卤”,而人工做出来的盐才叫“盐”。所以我国古代记载盐时用的字是繁体字“鹽”。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鹽"字时说: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做煮海盐。

古籍中的记载提供了很多信息,不仅解释了盐这个繁体字的来历,而且还传达了开始之初海水煮盐的先人是一个叫“宿沙”的部落或是某个人,这群部落人或这个人就住在海边,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海水煮盐了。

关于海水煮盐的佐证,在《世本》中记载了宿沙氏煮海造盐:"夙沙氏"煮海为盐。这里把"宿沙氏"写成了“夙沙氏”,此记载我们无法知道宿沙是人名还是个部落名,而在《吕氏春秋》里,吕不韦对此做出过解释:

"夙沙氏"子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依此我们可以看出"宿沙氏"应该是一个部落。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先民煮海为盐的历史非常久远,而当时有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生的叫卤,人工的叫盐。

清代经学家段玉裁在注《说文解字》时也作出过这样的解释,对盐这个字是这样说的: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那么,古人是怎么煮海为盐的呢?

54熬波2.jpg

古人如何以海水煮盐?

与我们现代人不同,古代人对于煮盐这种事并不是直接说成是煮,而是称之为“熬”,对于煮海这种事有个更加形象的称呼叫“熬波”。古代的时候,有个叫“陈椿”的人曾经就煮海为盐写过一本书,叫《熬波曲》,里面记载了数种古人煮海为盐的方法。

很遗憾,《熬波曲》一书已经失传,或者是佚失,现在能看到的版本其实是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重新编录的。

另外,与我们的想象中不同,很多人觉得,既然是煮海为盐,那肯定是直接烧海水,也就是说直接熬海水,最后得到了晶体,或者是残渣应该就是盐了。

这有些想当然了,海水煮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熬法。古代人煮海盐,首先得“种盐”。今天的现代人可能有人看到这个词会发懵,什么叫种盐?盐能种吗?

其实种盐并不是今天的字义理解,所谓种盐,就是引盐,先把海水中的含盐的水份给引出来,这就叫种盐。在今天看来其方法其实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含量,但工艺却异常繁复。

首先是头一天晚上要把一些所需要的松散的原材料铺在海边,可以是稻谷杆,也可以是茅草。等夜里雾气升腾,这些松散的原材料上会附着上一层白色的盐雾,然后把这些带着盐雾的原材料收集起来用水沐洗之后而煎熬,这样才能获取得到海盐。所谓海盐,古代之初并不是直接煮海水,那样并不能如愿获得到盐。

明朝人宋应星根据元朝人陈椿的《熬波图》,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海水制盐的方法:无雨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矛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朝露气升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

这个记载在《天工开物·作咸第三·海盐》篇中,如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先民煮海作盐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工艺却并不那么严谨和成熟,但可以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原始的手工技艺正是古代人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

海水煮盐是人类文明之始时的一个重要注脚与代表性符号,就制盐业来说,到汉朝时制盐工艺其实就已经非常成熟了,人们吃的盐也不仅仅限于海盐了,当时已经出现了盐井。到了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了精制盐,精制盐的颗粒非常细,这些已经属于精加工的食用盐。关于那时候的精制盐,记载在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八·常满盐花盐第六十九》篇中,这里不再赘述。

齐民要术,集成大作,不朽农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