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48说:知行合一之海洋的文化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1634 日期: 2021-12-03

在老家辽东湾,记得有这样句这样的俏皮话:老虎拉车谁赶(敢),意在如果是老虎拉车,谁人敢当车夫?那是找死!

反其道而用之,笔者想用老虎拉纤来释义此话,意在海洋人闯海顺风顺水需扬帆,逆风逆流要拉纤。

有感于闯海五十多年,醒悟舟楫之便承载的乃是海洋文化之大船。

读宋·陆游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于此,教化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桃李满天下,文化乃大道。

48-1桃李满天下.jpg

几年前,中国海洋学会公众号开设了一个《潮说海洋文化》专栏,这原本是我的建议,旨在强化海洋文化意识,传承海洋文化精神,推动海洋文化业态建设。

当这一建议被采纳,我自然而然成了第一个撰稿人。遗憾的是历时两年时间,推送了我原创的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普方面的文章104期,但呼应者寡而无奈搁笔歇息。

104期即推文104篇文章,但看官也许有所不知,原始初稿远不是如此之计,想来初稿的推送率在85%左右,余文则被毙掉了。对于连续推文有老友说我至爱海洋矢志不渝,有熟悉的朋友说我老矣精神可嘉,有不相识的朋友有感于我老骥伏枥,但也有人调侃我脑袋被门挤了,更有人背后质疑于我有何所图?

对此种种,我无言以对,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无所有,不想再把自己弄丢。所以自知:年已古稀,铅华洗尽,韶华已逝,修身养性,有过二十多年的记者经历,老了自嘲甘做一个记录海洋的码字匠。

老矣,悬灯伏案,笔耕不辍,吾心自有光明。

48-2笔耕不辍.jpg

做海洋大业的码字匠吾心足矣。回首往事,习常,好人所好,喜人所弃,年少无知而特立独行。投海从业50多年,期间多有首长、领导和老师曾多次善意说我是长不大的男孩,老来方醒长者善待之心。

如今,在首长和领导面前,我仍然是一个"不太听话"被领导者,在老师面前我依然是一个无知浅薄的学生。如今也己是一老朽,虽然尚可坦然面对世态炎凉,但己省为人处世的方圆之理,因此时刻提醒自己戒骄不可孤寂终老,戒躁独钓寒江之雪。过去的事,交给岁月去处理;现在的事,留给时间去证明,将来的事,让至爱亲朋身后评说。而我真正要做和能做的,就是矢志不渝,把握今天,让今天的自己能不同于昨天的自己,继续努力行自己的文化苦旅。

教化天下,文化乃大道

天下有道,为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乃是知行合一之道。

每当面对如上境遇,虽然内心有些不被理解的酸楚,但在内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是从刘公岛走出来的老兵。甲午悲歌奠定了我海洋人生的基因。46年前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系毕业回部队,一代伟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教导铸就了成长的文化底色。半个多世纪,我行我素,好人所好,喜人所弃,曾笑侃:“活着干,死了算”,不枉此生。

近些年来多有人喊我“李大爷”,其实“此大爷非彼大爷”,尽管是这称谓与市俗无关,而我却喜欢这一称渭,这称谓既符合老家的习俗,又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近两年来,承蒙母校中国海洋大学厚爱,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公众号为我开设了“以文化名义说海洋”,可继续写批我的科普短文与文化杂文,借以传播海洋文化,并集聚业界有志于海洋文化写作的年轻人与我一起共同繁荣海洋文化事业。

恕笔者直言,对于海洋业界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其文化的长时期缺位导致社会海洋意识与话语权的缺失,深层次原因是海洋业界尚未深刻认识到的人文科学缺失潜在的文化危机。

传播海洋文化,提升民族海洋意识应该是,也一定是海洋业界从业者所有人的另一种责任与担当

海洋是地球上潮涨潮落永无休止运动的共同水体,因此使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大放过异彩,未来也必将是人类活动更大和更广阔的大舞台。也正是由于人类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伴之产生并沉淀了属于自身的文化。由于其显著的冒险性、从商性和慕利利性特征,导致精神或信仰的因素被忽视或淡化了,因此其文化的神圣感和崇高感不同程度地被淡化了。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仍然倾心撰写的诸多短文依旧如一朵朵浪花在万顷波涛中时隐时现。

48-3.jpg

繁荣海洋文化、传播海洋知识、宣传中国主题、讲好海洋故事、弘扬海洋精神、彰显文化自信,是笔者脱离记者新闻写作套路的尝试性文化类创作,希冀有更多的海洋人为繁荣海洋文化尽智尽力,共同开创海洋文化业态的文化新局面。

笔者写作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尽力阐述在海洋经济繁荣的历史进程中,记录海洋事业发展及业界人士具有怎样的文化素养,大成事业的时代表现,科学文化并进,海洋人生完美。

闯海半个世纪,身心俱浸海水之中,不敢枉言矢志,深知人在江湖,最终的归宿是自己,生于泥土,归于尘埃,无可替代。但总觉得世事跌宕起伏,潮涨潮落,任凭风浪起,自然从容方是真正的海洋人与人生。

笔者仍然愿与同行和朋友共勉、共议、共兴海洋文化。并期待有志海洋文化的青年学人拓展视野,挣脱束缚,培育全面的海洋素养,担当文化之责,薪火相传,为实现海洋强国大业多做点什么,或是写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宋·马存在《赠盖邦式序》中如下写文:“醉把杯酒,可以吞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我自认可以是海洋业界的一个码字匠,穷一生以执笔码字而终生为业,虽己老眼昏花,手无拂鸡之力,却矢志不渝依然握紧颤抖的笔,书写别人眼里的闲文,追记海洋事业的昨天,记录海洋事业的今天,启迪海洋事业的明天,这或许是一种可以留下的可追忆的念想矣。

红尘潇洒,独立前行,悟天道,尽人事,知行合一,暮年伏枥,不求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