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国赋》06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1321 日期: 2021-04-14

《海洋中国赋》

图片

06

超迈


齐民煮海,盐神詹王,

生于北滨,福惠庶民,

实践真知,绝域海外。

《齐民要术》如此写照: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过黄海接东海,

东海位于我国大陆东部,

北起江苏启东嘴,

与朝鲜济州岛西南角连线。

东北与朝鲜海峡相通,

东至日本九洲、琉球群岛及台湾省。

南界在广东省南澳岛,

至澎湖列岛到台湾省南端一线。

面积达75.2万平方千米,

平均水深349米,

最大水深2719米。


东海拥有辽阔的大陆架,

海中岛屿星罗棋布,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位在其中。

东海烟波浩渺,变幻莫测,

自古以来人们对其充满憧憬,

东海龙王威镇四方的故事流传至今。


距今30一10万年期间,

地球上极地冰盖扩展,

高山上冰川和雪线向下移动,

西伯利亚高气压加强,

西北风强盛,气候寒冷,海面下降,

使东海发生大海退,

形成了东海大平原。

距今3.0一1.2万年的东海海水退出,

新生的大平原矗立起,

"台湾山"、舟山等上千座山丘。


东海大平原时期,

不仅引来野兽出没,

还出现了我们祖先的脚印。

裸露岀的台湾海峡是一片泥泞的湿地,

它没能成为阻挡"海峡人"前进的步伐。

许多海峡人在从事狩猎,跟踪、捕杀人类流动的"肉库"过程中,

迂回、曲折的长途跋涉,

终于通过台湾海峡湿地,

登上了昔时的"台湾山",

即今天的台湾岛。


东海桑田有遗址,

1973年底至1974年初,

在宁波发掘出古文化遗址河姆渡,

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与东海的密切关系。

此时,

大平原叹为雄伟壮阔的江河是长江。


之后很多很多年,

全球气候开始再度急剧变冷,

南北两极地区冰川横流,

冰盖的范围外扩百千米,

并直接作用于地球气候。

不仅使我国北部成了冰雪皑皑的世界,

也使东部一些中纬度地区海拔高度并不高的山脉,

如庐山、黄山等披上了银装。


东海与西部有冰川活动的高山,

虽相距有几千千米之遥,

东海水却与高山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著名冰川学家、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立者李四光,

于20世纪30一40年代多次考察庐山,

发现了一系列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以独到的见解,无畏的勇气,

力排众议推翻了外国学者提出:

中国东部山地无冰川的结论。


极寒冰川之后,

‘随着全球气候回暖,

极地和高山地区解冻了,

导致庐山冰雪也随之化成春水。

冰融水汇入湖泊、江河,

又奔腾流入东海。

还有一部分水体蒸发进入大气层,

以降水形式进入东海,

使东海水面上升,

导致冰期裸露的古陆又沉沦水下。


重回海洋的东海更加有朝气,

海水上涨海域得以恢复扩大,

继而海岸线竟直抵上海附近。

距今11万年期间,

上海地区水深达到30米左右。

变暖的东海与黄海、渤海水,

引来生活在我国南部温热海域的星轮虫大举北上。


6000年前,

长江、黄浦江入海之地是一片汪洋,

今日之上海尚无影无踪。

6000年时光里,

只有海潮的涨落与海浪的跳动,

东海与陆地的交替,

荒凉与繁华的更叠,

演绎了上海滩永远的传说。


1919年,

当游人陶醉于杭州西湖美景时,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却脚步匆匆出现在湖边、山冈、杭州湾和钱塘江畔。

他仔细观察西湖底部的泥沙,

采集杭州湾与钱塘江沉积泥沙,

伫立山冈眺望西湖与杭州湾地形变化后,俨然作出结论:"西湖以前不是淡水湖,

可以断定它是一个与海曾相通的瀉湖,

还曾是一个海湾,

西湖是由海湾演变而来"。

这位语出惊人者,

就是我国伟大的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


长江口,

堪称是我国入海河口中温情的河口。

长江流域,

是人类居住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以其农业潜力,

对历代王朝始终具有重大经济利益,

与黄河一起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两千多年前,

长江在今镇江、扬州附近入海,

晋朝初期(公元265年)长江口延伸到江阴附近,潮区界至九江附近,

唐朝初期(公元618年)崇明岛出水,

唐宋之后形成了现在的入海河口。

两千多年里,

长江口在自身的变迁中以特有的温情,

抚慰了长江下游城市的诞生、发展与繁荣。

图片

与长江口相比,

钱塘江口堪称是暴烈的河口,

这里每年都要发生钱塘江海潮奇观。

钱塘江大潮,

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

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

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

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

历经二千余年不衰。


相传,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

故潮峰最高。

南宋朝廷曾规定,

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

以后相沿成习逐渐成观潮节。

北宋诗人潘阆在《酒泉子》中写道:

长忆观潮,滿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不湿。

别来几何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