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四说:迟到的“海洋国土”概念始末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1147 日期: 2021-02-25

      疆域,是一国全部国土面积的总称。


      国家领土,不仅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同时也是国家及其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囯家对领土的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内行使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处在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受其管辖。


      领土是在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的底床、底土和上空。一个国家主权所及的区域由国际上承认的国界线决定。


      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


      从文化方面,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我国来说,不同文化的相融通与传承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图片

      对于我国的海洋疆域,历史将会永远记下这样一件事。


      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代人担当起的一种历史责任。


      1979年,是新中国一个新时期的"开元"年,曾有若干件彪炳史册的大事从此开始。可是就在这一年,一件在当时有关海洋的"小事",在今天却是大事,很值得一提。那就是有关海洋国土概念的一场涉及范围虽小,但涉及的问题却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且其影响十分深远的争论。


      这场争论最终使人们意识到海洋对21世纪的中国是何等的重要。当时争论的焦点更多关注的也许只是一个概念,而对于今天却是关系到中国存在与国家主权权益的重要事项。


      首先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事关中国近代百年耻辱,从我们的海上开始的历史召示、教训与启示。


      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大陆国家,同样还是一个海洋国家,可中国却在太平洋的西海岸昏睡了几千年。


      今天,一个已经被广泛接受了的关于海洋国土的概念看似简单,然而其曲折经历的背后却体现出了极强的远见卓识与战略性思维。


      对此,一代人做到了!


      海洋国土,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概念实不为过,它的伟大意义不言而喻,必将在未来海洋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日益凸显其历史性的作用与价值。


      1996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发新华社发自宁波的电讯,其醒目的大字标题是:"刘华清考察东海舰队时勉励官兵做蓝色国土的坚强卫士"。电讯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5月16日至20日视察东海舰队"勉励广大指战员继续发扬成绩,努力把部队战斗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做蓝色国土的坚强守卫者。"


      时任党和国家、军队重要领导人的刘华清上将,早在建国之初曾协助人民海军第一任司令员并担任这一职务达30年之久的肖劲光大将,创建了被誉为人民海军军官摇篮的大连老虎滩第一海军学校。刘华清曾担任过人民海军司令,对于海洋问题,上述新闻是他关于海洋国土一一蓝色国土的公开言论。

图片

      海洋国土,人民海军从诞生之日起,党和国家赋予它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海疆"。广大海军官兵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守岛、固防、爱海洋",在大海上生活、训练、作战。从"蓝色国土"意识开始并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海洋国土"意识,在海军官兵头脑中逐渐形成并扎根生长。因此在海军部队中创作的板报、油印刊物和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中,早已出现了类似的"蓝色国土"与"海洋国土"的名词概念。这不难看出"海洋国土"的命题是生活、工作和战斗在海洋上的海军官兵、渔民、海员等现在泛称的"海洋人"最早提出来的一个口语相传的初期概念,应该说是海洋人的一个开创,一种觉醒。


      这里要说一下今天己被广泛使用的关于"海洋人"词语的话题。上个世纪海军舰艇与官兵执行海上任务和远洋船员远洋跑船均习惯泛称之"岀海"。但是对于沿海的渔家与渔民来说,千百年来南方沿海多习惯称之"讨海",而北方沿海则多习惯称"赶海",这些称谓沿袭传用了千百年不衰而口口相传。1993年笔者曾在"百万虾农的黑色之夏"、"站直喽,别趴下"等记述始于1993年爆发的全国对虾养殖病害大流行期间的多篇文章中引用了这些南方与北方沿海的不同称谓,但如此种种称谓表达的均是"闯海"的意思。

图片

      由于海洋与陆地完全不同的特殊性,历史上在民间一直有"玩海的人"的说法,之后从文化的角度便有了"弄潮儿""闯海人"的名词。关于"海洋人"之称的使用,在笔者的记忆中最早应该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也就是原国家海洋局建局三十周年前后,在迎接建局三十周年所属各单位的多种形式和体裁的文艺节目创作中,开始陆续出现了"海洋人"的用语,其时主要是指海洋调查与科研人员,之后在一些相关文章中时常被引用。2004年,笔者在岀版的《海权论衡》一书与2011年岀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一书中均使用了"海洋人"的表述,在笔者后来岀版的多部书文中,笔者已把"海洋人"泛指从海业的多种行业的人员了。


     "海洋国土"概念的产生同样经历了一个时代进步的过程,"海洋国土"概念严肃地提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议事日程和研究话题的时间,则始于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年代。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决定实行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其实质就是利用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条件,提前加快发展沿海地区,以便梯次向内陆转移,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有关单位的一些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海洋,开始了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经略海洋的目标、措施,探讨中国发展与海岸带、海洋开发的关系。与此同时,适时提出了"海洋国土"概念并用于学术研究,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议论。


      据查,1981年9月至11月,国家建委举办的国土经济研究班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于光远先生在"关于国土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辅导报告中说:"我们大陆海岸线有1.8万公里,如果把全国岛屿的海岸线计算在内,大约有3.2万公里。我国的国土海域面积很大,连同从我国大陆延伸到海洋中的大陆架。"上述观点是最早见到的关于海洋国土命题的最早文字表述。该报告提出了"我国的国土海域"的命题,说明"其面积很广大",但没有说明包括那些海域。紧接着说的是"连同从我国大陆延伸到海洋中的大陆架“,这可以理解为"国土海域",包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可以理解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区别于"国土海域"的。于光远先生的报告对此没有继续进一步说明,可以说是"海洋国土"概念早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雏形。

图片

      1983年,国家计委副主任吕克明在海洋工作规划座谈会讲话中表示:"海洋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过去我们长期对这一领域不够重视。我们的领海和内水面积相当大,根据去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海洋法公约,有可能划规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有几百万平方公里。毫无疑问,对这两部分海洋,我们都应当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这是我们的主权所在。我们要把它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国家计委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部门。该次讲话中还明确指出:"海洋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明确指出:"领海和内水","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是"两部分海洋",对于这两部分海洋,"我们都应当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并强调"这是我们的主权所在"。这可以被认为是代表我国政府维护"海洋国土"的庄严声明。当然,对于"海洋国土"包括哪些海洋区域,他谨慎地没有明确说明。


      1984年11月,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在《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根据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我国可以划定3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管辖海域,构成我国的海洋国土,我们应当像开发陆地国土一样,开发利用好海洋国土。"在这里"海洋国土"的概念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并对"海洋国土"所包涵的海洋区域作出了毫不含糊的界定一一根据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可以划归我国3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管辖海域"。

图片

      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海洋国土"概念的明确提出和界定,是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的罗钰如。罗钰如是3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建国初期随同肖劲光海军司令员参加创建人民海军的工作,担任海军司令部军校部部长多年。他同时也是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的创建人和名誉理事长,由他正式提出"海洋国土"概念是自然和顺理成章之事。


      海洋国土,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生存空间。


      海洋国土,我们的前辈人担当了,他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中国海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