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链接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研究实验室 | 迎新网 | 海洋大学堂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 | 海大附中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西海岸校区建设 | 教育基金会 | 校友会
《礼记·大学》中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据说此话是商代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时刻清洗自身,更新自身。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保持文化的的活力。2024年10月25日,这一天对于母校中国海洋大学来说是一个辉煌与庆典的日子。这一天面对一代代的莘莘学子,无不从天南地北回望母校;一批批昔日的校友,无不从五湖四海回首谢恩母校;一伙伙后来的学子无不从天涯海角心归母校遥祝母校生日快乐,一群群延续的新生命无不从四面八方遥望黄海之滨崂山角下的登高处……?
校庆当天一大早,笔者匆匆到了鱼山路校区留下深情的一瞥后急忙赶去崂山校区。当踱步在海大崂山校区熙熙攘攘的校友人群中,不知为什么一股文理两个学科基因交织的情感伴随其间。
最终还是理性掌控了笔者情感的波动与起伏,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让笔者问自己:今天,该是放纵情怀让喜悦与骄傲尽情充溢与挥洒在这一百年的瞬间吗?
其实,母校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曾经的学子个体无论你是谁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幸运的成为了百年过客中的一份子而有幸适遇百年华诞日,而对于母校应该说是历史的值得且无愧!
然而,笔者更想说的是,更值得的是有谁能在此时此刻去沉思学子喜悦与母校骄傲背后的任重与道远?!
母校百年,作为曾经的一代学子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回望来时路,昔日的荣耀己成为了过去时,如今的我们无论你是谁?是否需要重新共同去认识与认知自己:你是谁?共同回答:你从哪里来?共同远行:你要往哪里去?
这是哲学之问,是中国海之问,是世纪之问?是一代代学子的事业不朽之问?!
不是吗,一代幸运儿竟然是如此与海结缘,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缘?!
1971年初春,笔者告别了停泊在军港里的战舰,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山东海洋学院的校门。
1974年夏,经历了三年半的大学校园生活后,告别母校回到了军港的码头继续一个兵的军旅生活,不同的是一个水兵的大脑里已被嵌入了海洋科学的芯片,自觉不自觉的由一个普通的水兵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名小军官。
1981年春,这一小军官由某艘小吨位的海洋调查船被调任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办公室任业务秘书,而成为人生的一个时间的拐点。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任秘书不久为宣传国家海洋局岸滨观测工作而意外的领受了一项全新工作任务。或许是因为上了大学学了点海洋科学知识的原由,受北海分局领导之命,参预中央电视台专题部拍摄反映海洋台站岸滨观测工作纪录片的创作与全程的拍摄工作,拍摄单位为地处被称之为天之尽头的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所属成山头海洋站。
俗话说得好,人走时气马走剽,兔子走运枪都打不着。成山头,是山东半岛最东端的陆地岬角,史上有太阳起舞的朝舞之称,有天之尽头的天尽头之谓。
这一任务的时间拐点完全改变了笔者人生之路。开机前经与导演、领导共同讨论确定了片名为《静静的天尽头》,当文本框架形成后实地采访、脚本创作与拍摄同步进行了。
成山头海洋站的主体业务工作就是海洋岸滨观测,成年累月不可间断,观测项目主要有水文、气象二大类的诸要素的现场实时的观测。
海洋观测和海洋调查是海洋科学与研究最基础的方式,其观测和调查所采集的资料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称为本底资料。
母校百年华诞集结号乎?
为此,让我们一起重新温席曾经学到而今尚还能记得的知识吧?
什么是岸滨观测?是指距离海岸线500米以内的观测站点,用于定时测量海面气温、降水、气压、风速、风向,海洋一大气之间动量、感热、潜流通量、碳通量、海表温度、海表盐度、海平面高度、海况等大气和海洋要素。
拍摄期间,笔者与导演同住龙须岛镇政府招待所朝夕相处,通过半月的现场采访和拍摄全面了解了台站观测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价值。深受感动之余,在一次闲聊中导演无意说出了与书法大师李铎先生是好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天后摄像机意外发生故障导演需要回北京处理,即速从山东荣成市转道烟台返回了北京。
正是此时,北海分局《海洋调查》科学期刊试刊,而刊头题字尚未确定。因笔者业务秘书的关系,得知导演与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是朋友,便在导演回北京前冒然请求他能否代为去拜访李铎先生求刊头题字:海洋调查?
一周后,导演带着修好的摄像机如期回到了成山头海洋站,更让人兴奋的是导演还带来了李铎先生的亲笔题字:海洋调查。他告诉我:"回北京期间抽空去拜访了李铎先生,他如此求字让先生很是诧异,当李铎先生了解了海洋调查与岸滨观测工作后,欣然命笔题写"海洋调查"四个字。遗憾的是《海洋调查》期刊刊号未获批而停刊,而题字即未能付用。现在想来,真该由衷感谢李铎书法大师对海洋科学调查工作的认可和理解,感谢央视导演对海洋工作的真情与支持,此次拍摄的导演名字叫胡诤。
有史以来至今,科学海洋的观测只有三种方式,一是初期的岸滨观测,二是船舶出现后的海洋调查船外海观测,三是现代的卫星遥测。今天,中国海洋大学已拥有百年的历史,而海洋调查将永远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
什么是海洋调查?
如此之问本不该是个问题,但此时笔者目睹近年海洋科学研究现状想说,此问该是百年之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