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195说:海水物语之一百零五:关于海洋文化自信
作者:张轶西 来源:张轶西国学工作室 访问:184 日期: 2024-12-01

      文化自信,是基于文化的自信,这个文化是怎么样的文化?需要一个界定,因为它涉及到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信仰。虽然文化本身是多元的,但文化的核心认同还是要明确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有一个主线贯穿。

      首先应该通过文而化之的过程,塑造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理想追求,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共同的信仰和道德力量,相当于经线贯穿始终,这是传统经学一直努力构建的精神殿堂。

       其次便是在历史叙事中培养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坚持,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范式,依然熠熠生辉,不要局限于所谓流派,要提炼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凝聚力。

      其三便是多元共存的思想文化和智慧生成,文化自信既要有道德的方向和价值标尺,也要能够生存,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智慧,尤其是有创造力的智慧才可以支撑民族和国家的强大,除了传统诸子百家的生存智慧要汲取,还有西方高端智慧与智能的学习借鉴,不能封闭,更不能盲目自信以至于唯我独尊。

      其四是在信仰支持下的意识感,包括人生情怀和咏叹,既是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是真实情感的宣泄,饱满的精神生命和生活得以圆满,这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也让文化自信感觉到内在驱动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群体的自信,所以就特别强调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契约和心灵感应,这是精神的原乡,召唤流浪者的回归。当然,文化自信也是每个个体人的自信,它需要共同的道德精神和理想追求,但也鼓励个人“舍我其谁”的自信力,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如此才会有更大空间和创造力。所以群体人文主义的文化自信,并不排斥个体能量的释放,因为这是文化自信力的源泉。古人强调“为仁由己”,强调“自强不息”和“自求多福”,更强调“我心即宇宙”的大格局和身心的建构力。这都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