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正当时 奋力谱写中华海洋文明新篇章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访问:909 日期: 2024-08-25

8月23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海洋、文化、社科等领域的约百名代表和专家齐聚一堂,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围绕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海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开展国际传播和讲好中国海洋故事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凝聚共识、资源和力量,促进新时代海洋文化快速发展和海洋文化人才不断涌现,推动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为我们奋力推动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在论坛上表示。

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其基因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共同汇聚成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并将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经验智慧。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崔凤祥,“集美大学杰出人才”岗位教授、中国外交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曲金良,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书记黄彪等作了主旨报告。从中华海洋文化悠久历史到海洋文化赋能海洋拔尖人才,从水下考古“博物馆”到新时代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从“海洋文化空间”概念到耕海牧渔助力建设海洋强国……

论坛向全国海洋界、文化界、社科界发出号召,吹响肩负起建设新时代海洋文化的使命、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新的海洋文化的号角,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中发出中国海洋文化声音。

与时代同步 描绘新时代海洋文化图谱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海洋文明对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形成发展的重要意义。

李国强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我国不同区域、不同表征的海洋文化,从内敛逐步走向开放,从多元逐步走向凝聚。在相互包容、彼此融合、兼收并蓄、互学互鉴中催生出中华民族日趋一体化的海洋观和趋向共同性的海洋意识,积淀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海洋精神,造就出中华民族赓续不绝的海洋气质。这就是我们在新时代奋力建设海洋文化的底气所在。

“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建设新时代海洋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海洋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海洋文化,比任何时候更加紧迫、更加重要。”他说。

建设新时代海洋文化,他认为坚持以总书记关于海洋和海洋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是建设新时代海洋文化行稳致远、走向未来的根本和关键;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海洋文化知识体系;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培育海洋拔尖人才  推动新时代海洋文化繁荣 

我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伴随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开放借鉴全人类海洋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骨、中国特色的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让新时代的海洋文化赋能新时代海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说。

在百年办学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是海洋强国建设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的重要摇篮,始终以全方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为己任,围绕“三个着力”传播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意识,勇担造就国家海洋事业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的特殊使命,为传播海洋文化、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积极贡献力量。

刘勇介绍说,中国海洋大学着力打造自主培养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我们特别强调以海洋文化赋能拔尖人才培养,“五协同”推进海洋文化教育,要把海洋文化与第一课堂、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专业教育、品牌赛事相协同。

他表示,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有雄厚的海洋实力,先进的海洋科技,发达的海洋经济,更要有领先于时代的海洋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海洋文化软实力。要将海洋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普及海洋知识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精心设计海洋文化教育内容,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教育。

挺进深海“博物馆” 实证沉睡历史

文物实证历史、塑造认知、滋养生活、展示形象,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牢根基、构筑认同、激发动能、扩大影响。

南海是一片“写满”历史的水域。自唐代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南海成为中国与海外诸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商贾云集、千帆竞渡,南海历史上的繁荣为其留下了丰富的水下遗产,南海也因此成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诞生地和策源地,同时也是考古学者与盗捞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孙键在论坛上介绍,对于考古工作来说,考古人员进行科学的考古工作,可以了解古代人类在长期的这个历史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积淀,是反映了古代人类在历史空间和区域上曾经存在的记录,也是还原和了解古人历史一个窗口。深海考古大大拓展了传统意义上水下考古的工作范围,使水下考古的工作触角延展到了此前遥不可及的深海海域,也使得以前沉睡在海洋深处的珍贵遗产,能够直接、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深海考古已经成为当前水下考古最具价值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深海考古能为海洋史和海洋考古研究提供无与伦比的历史考古信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新时代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海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海洋文化创作与海洋文化事业发展导向,充分激发全民族海洋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挖掘好、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海洋元素,更要及时反映好我们向海图强实践中所孕育的新时代海洋文化。”崔凤祥说。

他表示,新时代海洋文化是当代海洋文明的价值内核、外在显现,研究好、阐释好、传播好,是我们海洋文化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谈到如何看待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崔凤祥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那么海洋经济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相伴相生。海洋文化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海洋经济在精神层面的一种展现。利用好海洋文化,可以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广度、深度,增强海洋发展的文化底蕴。

“我认为,新时代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是海洋文化的标识提炼与应用,和海洋产业文化内核的挖掘。”崔凤祥说。

从耕海牧渔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提出全力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实施“两洋南拓、两江东进”战略,番禺处于两洋两江交汇之处,是广州南拓东进的中继枢纽。“番禺将致力于耕海牧渔,奋力打造现代化“蓝色粮仓”,融湾入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彪表示。

两千多年前,秦军大将任嚣在今中山四路一带建城,今番禺所辖区域彼时沧海茫茫,海面上只有星星点点的岛屿。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积淀,是番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黄彪介绍说,番禺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拥有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坚实根基。番禺作为环狮子洋的经济增长极,是珠江东西两岸交汇融合的重要节点,面向未来,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和全省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契机,打通珠江口交通网络,不断加快推动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莲花湾片区的科学开发、产业集聚,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肩负起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光荣使命

彰显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海洋大国的丰厚海洋文化积淀,提升国民的海洋文化主体意识,重塑国人的中国历史观和中国文化观,包括海洋史观和海洋文化观,为促进中国文化包括海洋文化全面发展繁荣提供历史的和文化的认同基础,从而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发展。

论坛上,曲金良在作的题为《关于“海洋文化空间”——概念创新、实体建设与发展的初步设想》报告中表示,我国海洋文化的整体观照、研究与发展推进,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这三十年,我国海洋文化从理论建设到实践发展,从国家层面到地方、社会层面,从国内建设发展到国际交流合作,从全民海洋意识提升到海洋文化自觉,从海洋历史重建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当代海洋文化创新创意发展,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

他认为,在新时代条件下,我国海洋文化如何更快更好在更高层面上整体推进发展,更好彰显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海洋文化大国国情,更好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 

曲金良介绍说,“海洋文化空间”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作为一个实体的体认、建设与发展,或许是一个必要的,而且是亟需的抉择。

会议同期举行了“海洋文化传承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与市场”“海洋文化传播与方式”三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参会代表对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牵头组织召开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论坛,凝聚各方资源力量,搭建交流互鉴平台,扛起发展新时代海洋文化大旗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与海洋基金会一道担负起谱写新时代海洋文化新篇章的光荣使命,建立起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时代海洋文化,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海洋文化的传播融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为海洋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潘新春在论坛总结讲话时希望全国海洋文化工作者,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灵魂、经济是根本、科技是关键、国防是保障。研究与发展海洋文化、向世界传播海洋文化和讲好中国海洋故事,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二要积极推动建设海洋强国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革命文化、中华优秀海洋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海洋文化,全力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和人民大众幸福生活需求。三要丰富海洋文化产品和创新传播方式,推动海洋文化产品融入人民大众、融入各行各业、融入文化市场、融入现代网络、融入国际传播,提升海洋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引领力和生命力。四要勇扛海洋文化建设与发展重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波澜壮阔中大展宏图,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海洋基金会将聚集资源、创建机制、搭建平台,全力支持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与发展。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我们海洋文化工作者,要坚定深沉的文化自信、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深入现实生活、感悟中国式现代化、讴歌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海洋文化产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海洋故事,以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海洋文化使命,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奋进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潘新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