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矢志深蓝 取则行远向海图强
作者: 来源:央广网 访问:734 日期: 2024-04-03

       编者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到高校与师生交流,给青年学子、教师回信,为广大师生指引人生道路、明确前进方向。为全面展示各地高校莘莘学子铭记总书记谆谆嘱托,践行校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志、担大任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系列主题报道,为您讲述新时代大学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道路上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造世界奇迹、国之栋梁的故事。

       近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科考队即将乘坐“东方红3”科考船从三亚出发赴南海东北部,这是学校今年主持首次科考任务……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考察,了解海洋观测设备与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情况,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自2019年创办之初,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就秉承“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围绕“深海”和“南繁(水产)”,打造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深海前沿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来研究院考察当天,中国海洋大学2022级海洋技术专业博士生史鑫皓作为学生代表,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这对身为科研“新人”的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让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目标更明、信心更足、动力更强。

史鑫皓在实验室做科研(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史鑫皓说,在科研工作中,对每一个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的前进,这其实就体现了“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校训精神,史鑫皓这些海洋学子把研究做在澎湃的海洋上,把这份坚持献给深蓝。

       海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轻柔的海风、绵软的沙滩、翻腾的海浪,而对于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物理海洋专业教授周春来说,是他十余载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实验室。

       大学三年级,周春第一次跟随导师登上了科考船,执行南海科考航次,从此便和这片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余年来,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汽笛声,周春和他的队员们一次次搭乘科考船启航,深入南海开展科考。

       周春说,海洋自有其广阔,百川自有其方向。“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这既是母校校训浸润性地引领着他和团队,也是自己人生“行远”之路的写照。在这条路上,母校是出发点,也是“补给站”。


周春与团队成员开展科考(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如今,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的科研团队用一张跨越南海“海-地-空-天”的立体化观测网,静静守护着这片蓝色国土。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浩瀚的海洋孕育着无限的宝藏,大量的鱼虾等水产生物资源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如何挖掘海洋潜力,把海洋建设成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巨大“蓝色粮仓”,这是我国几代海洋科学家的梦想。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热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种业工程实验室副教授叶质所在团队就是逐梦人。

       在遗传育种领域,叶质所在团队不断探索创新,运用前沿技术,加强抗病能力强的南美白对虾的培育,加速东星斑分子选育进程、选育精确度,为保障国家渔业生产和提高水产动物品质作出不懈努力。


       叶质带领学生在东星斑养殖场做实验(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叶质说,自己在科研生涯中也曾经历过不同学术思想的冲突碰撞,也曾在科研不顺的时候陷入自我怀疑,而校训总能给予自己力量,让他笃定前行。

       “海纳百川,是面对世间万物,对于不同学术思想的一种包容态度;取则行远,则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应该坚持的行为准则和坚定的做事态度。”现在叶质身为一名教师,也常常以此教导激励学生。

       “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师生将校训践行在这片深蓝,孕育蓝色“芯”希望。在这片深蓝,一份嘱托,一群人,一片海,点亮一个共同的深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