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学讲堂——海洋研学文化说
作者:李明春 来源: 访问:868 日期: 2021-02-24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然地球科学是以人类之家一一地球为研究对像的科学体系。

       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人类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因此热爱海洋,亲近海洋,认知海洋,走向海洋便成为了必然。

       要走向海洋,进而开发利用海洋,进而催生海洋科学成为一门新兴科学。

       毋容置疑,海洋科学既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科学体系。

       这一科学体现表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行动等的重要研究。由于海洋的完整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科学。

       研学,故名思议既是研究性学习,是面向青少年的一种引导性教育。

       海洋研学,既是对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海洋立体空间,囊括海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博物、文化及思辩等,进行的一种全方位与全面的系统性和引导性教育方式,以此探索提升受教育者科学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创造性教育,以求达到超学科学习,学习与实践相连系,培养技能和认知,培养主动探索精神,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工具解决问题,完成应用与实践的目的。

       通过研学教育让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自幼对整个自然界由无知至有知,由浅及深,逐步时海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认知。因此,研学教育并非完全是智性教育,将是打破智性教育的唯一性方式,又将是融入人文与美学、艺术等教育方式,以实现对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深入理解,培育自我科学与哲学思辩素养。

       对于研学教育,我想说明一下我所理解的"重柔"与"重刚"的问题。

       柔,在教育上可以理解为软实力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是宏观性意识教育,或是情商开发性教育;刚,可以理解为硬实力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微观性意识教育,或是智商开发性教育。

       当今社会变化快,信息多,数量大的令人目不暇接,导致人们对任何事情的了解都浮皮潦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无所适从,因此也成就了"大数据"风靡全球。

       但是,"大数据“不等于数据大。而人文科学将会让人深刻理解"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让人学会专注于大的理念,不被一些琐碎事情所支配,不会狭隘或单纯地去追求数据大,不被赤裸裸的金钱所驱动。

       如今,一说到"硬道理“的话题,自然是"硬道理=金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一种病态心理。正是这一普遍的社会心态,形成了大潮流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找饭碗,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导致的结果是上大学沦为了职业培训。对于教育而言,重柔与重刚是现实人生追求的两种生存理念和态度的社会反映。其实,人文教育重在教人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阅读,如何对事对物对人进行有理有据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些是一种智慧的彰显,是一种社会沟通能力的体现。

       相对于人文教育来说,刚性教育是否可以理解是一种技能训练,人文教育是向你展示人类最重要,最伟大的理念的交锋,并让你也被卷入这样的交锋之中。伟大的理念培养伟大的人,无论是哪一领域。

      "怀疑的自由,是创造的第一步。没有人文教育,你很难进行建设性的怀疑“。用美国建国先贤杰斐逊的话说:"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自己来判断,是什么保证了或者威胁着他的自由"。

       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出未来的领袖,因为领袖就是要把握大方向,其关心和关怀需要的情商必然是大思维,其智商训练当然必须宏观技能。大思维、大宏观决定领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能总是数小钱,算小账。这就是如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家都在言必说读书的道理,这些书大都涉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心理学、历史学、国学、文字、博物学、宗教学、美学、音乐等等人文科学方方面面的书藉。

       越是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多是"务柔"而"不务刚",人文教育可以使伟大的人行事善刚柔相济,运用智慧并发挥到极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就是要求要有战略性思维的科学家,即可理解为战略科学家。

       海洋科学既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同时又是空间极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学。

       为此,海洋研学应通过视、听、触、嗅、味多种方式的感观与感受,传达和渗透海洋研学教育理念和海洋科学与社会认知与实践。

       科学与社会:无知至有知:童谣→(诗经)→抒情→感情,以求美;童话→(神话)→叙事→表象,以求真。

       社会与科学:由浅及深:角色→舞台→表现→意志,以求善;能力→实践→求索→精神,以求博。

       海洋研学首先要注重培育文化认同感,培养人生的意义感,不断思考通过研学受教育者能学到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

     《未来简史》一书多次强调:在未来,知识+体验×敏感度,这是对知识的一种重新定义。

       知识是什么?

       知识涵盖科学与社会两大部分。那么,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和实践的学问,因而创造和实践是美好的。科学是认知,认知关乎真理,是人性追求的支柱,而审美是精神追求的支柱。如人活着要吃饭,吃饭是真理,饭好与不好则是审美。如今,我们不得不科学审美力的缺乏己成为一种新的无知,这一新的无知无疑关乎科学发现、发明、创造和实践。

       研学不仅仅是学科学知识,还在于学社会,弥补学校在当今数字革命之下,学校面临日渐失去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垄断地位,知识更新与换代速度加快的困惑该如何发挥另一种作用。思辩受教育者特别是未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为找饭碗的工具主义,教育的本职远远高于找工作。

       海洋研学另一宗旨是重视社会科学教育,旨在延续海洋记忆、认知传统、明科学史、续文明史;传承海洋文化,回归海洋文明,弘扬海洋精神,唤醒海洋意识,传达海洋理念,规范海洋行为,常效海洋素养培育教育。

       海洋科学是一门多门类的超级学科,其学科链非常长,它同时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还关连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材料科学、大气科学等学科。同时,它还与社会科学如人文学、博物学、美学等密切相关。正是如此,也就决定了其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也非常长,所以需要诸学科的交叉和跨界的融合,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青少年起培养有志于海洋科学的后备力量便成为必由之路。

       这条必由之路在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研学的真谛,不仅仅是身行体动而知之,更重要的是带动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海洋梦,这是一个梦想,又不是一个梦想。

       海洋战略,拓展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空间与发展的旗帜。

       海洋研学,强国论衡,科学的力量,文化的浸润,心智的开化,情怀的深切,必将启迪大思维,开阔大视野,撬动大科学,如檩大手笔!

       海洋梦,少年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