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痛”——养鱼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作者: 来源:亲海 访问:0 日期: 2021-03-02

    过去50年间,人均鱼类消费翻了一番,小伙伴们应该也听妈妈经常说,多吃鱼会聪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一直作为解决办法推广,并得到了大量政府和发展基金补贴支持。

微信图片_20200227112443.jpg

水产养殖场所包括池塘、灌溉水渠系统、综合回收系统以及海中的大型网箱系统。鱼、虾、蟹和贻贝都是主要的养殖产品。然而,目前的工业化水产养殖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解决过度捕捞和粮食安全。

微信图片_20200227112446.jpg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明明水产养殖是从养殖场里获取鱼类,又不是从大海中捕鱼,为什么不能解决过度捕捞问题呢?其实鱼类和其他动物本身就需要大量食物。生产1千克虾、三文鱼或其它养殖鱼类需消耗2.5千克~5千克野生捕捞的鱼类,而1千克金枪鱼则需要近20千克野生鱼。马耳他利用网箱养殖红金枪鱼,导致当地用于喂养大型食肉鱼类的鲭鱼和沙丁鱼种群受到威胁。因此,水产养殖并不一定能帮助解决全球海洋过度捕捞的问题。

另外,工业化水下工厂方式养殖对生态而言是一场灾难。养殖鱼类更容易受伤、生病、滋生寄生虫。渔民们就依靠抗生素和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解决这些问题,造成水体污染。育苗池里的动物越多,沉降到池底的粪便、没来得及吃掉的食物就越多,水中的营养物质就会过剩。富含营养物质、化学物质和药剂的废水最终还是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也渗入了周围的土壤中。

此外,水产养殖大大减少了传统沿海渔业的渔获量,破坏当地居民的生计,导致冲突发生。渔民被迫背井离乡或接受新的就业模式。国际劳工组织估计,70%~80%的水产养殖点和沿海渔场为小型企业,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这意味着儿童往往也需要在危险的条件下,从事对身体要求极高的渔业劳动。

看来,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只有合理的开发和养殖才能在确保环境不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维持海洋野生鱼类的种群平衡。另外,还需要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来改变种种不健康甚至污染环境的养殖方法,别让好好的营养美食最后变成“鸡肋”。

 

来源:亲海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iwP-Klf0_RBJS9IZExrKWQ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