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链接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研究实验室 | 迎新网 | 海洋大学堂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 | 海大附中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西海岸校区建设 | 教育基金会 | 校友会
我就是“向阳红03”船,刚刚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5航次任务,在太平洋区域进行了多项科学考察,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当然,这些数据还得让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我手里就剩下拍摄的照片啦。没错,在考察中,我派我的“助手”下潜到深海区域,拍摄了很多宝贵的影像资料。你们想知道深达数千米的海底蕴藏着怎样生动的世界吗?来欣赏下我的得意之作吧!
怎么样,是不是超清晰?
为了完成科学家们布置的任务,我可是努力“修炼”了一身本领呢,且听我详细道来。
高大威武 出身“名门望族”
我出生在湖北武汉,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2015年7月在武汉下水,2016年在厦门成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一员,开始了在海上劈波斩浪的征程。如果从下水开始算起,我现在已经两岁多了,还是驰骋大海的新兵。
要说我的颜值,那绝对是高!我身披白色钢甲,总长99.8米,身高38米,宽17.8米,排水量4800吨,巡航速度12节。可能没见过我的人会说我“又白又胖”,可实际上我身材匀称、高大威武,在蔚蓝色的大海上航行时更是威风凛凛。
我的舷号来自威名赫赫的“向阳红”家族。“向阳红”是我们国家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建造的一系列科学考察船的舷号。这批“向阳红”科考船目前大部分已经退役或更改舷号。近年来,我们国家新建造的科考船又重新使用“向阳红”系列舷号,我的名字由此而来。
我叫“向阳红03”,并不是说我在家里排行老三。就拿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母船“向阳红09”来说,她在我们家族里名气最响,按年纪算她已经快40岁了,但她至今仍在太平洋、印度洋上默默奉献着。可以说,我们的舷号与船龄并没有太多关系。
现在我的姊妹已走遍全球各个海域,这不仅是“向阳红”家族的荣耀,更是国家大洋科考事业蒸蒸日上的象征,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本领强大 精通“十八般武艺”
能成为“向阳红”家族的一员,肩负国家大洋科考任务,没有点儿“绝活”肯定不行。
我搭载了58台(套)先进科考设备,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具备深海极端环境勘察、大洋洋流系统与气候变化观测、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调查、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采样等多种能力,是名副其实的流动的“海上实验室”。
如果你们想知道深达数千米的海底是什么样,可以随时来找我!深海拖曳系统、深海高清摄像平台、深海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海浅地层剖面仪等多种“高精尖”设备,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别看我身材魁梧,但却相当灵活。在海上作业容易受大风、涌浪、海流等复杂环境的影响,通常需要动力技术辅助精确定位,以便于在精确的位置开展作业。我身上的动力定位系统能精确到厘米,可根据现场的不同需求,轻松地将船舶定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夸张点说,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点穴功夫一样——我可以把我自己点住。这样主要是保证科考精准作业。不仅如此,我还能在水中实现360°原地旋转,就像是在水中跳芭蕾舞一样。
我身上的每个部位都是为科考而生的。为了配置更多更精良的探测设备,我还搭载了集装箱实验室,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配置不同的集装箱模块,需要时可以直接加装到我身上。
我身上还有一个科考船上常见的设备——船艉巨大的A型架,但我的这个却与众不同,它能实现170°翻转,在一次又一次的抬起和落下中,我的手臂可以将设备安全布放入海或回收至船艉,使得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志在四海 争做科考“生力军”
这次是我第一次执行大洋科考航次任务,我感到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我可以航行到更远的海域,忐忑的是我出航经验太少怕难担重任。虽然现在科考任务已经结束,可我还有些意犹未尽。从西太平洋,再到东太平洋,我看到过无数个无与伦比的清晨和黄昏,看到了不胜枚举的美景和新奇的海底景象,经历了多个台风袭扰时的狂风巨浪。船如人,只有经历过风浪的考验才会慢慢长大。
作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的年轻一员,我志在深海大洋。虽然我在2016年6月和8月先后参加了两次海试,2016年9月,我分别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执行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但我的目标可不仅这些,我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我的目标可不是凭空想象的,我是有这样的实力的!首先我的钢铁铠甲赋予了我在南北两极进行科考的能力,我还拥有B3级冰区加强型航行能力,可在浮冰区航行,即便是在特定季节,也能在极地畅行无阻。同时,我还为科考队员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空间,阅览室、多功能厅、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是不是很腻害!你们现在对我应该有新的认识了吧!等我有一天纵横四大洋的时候,我再跟小伙伴们讲讲我的所见所闻,未来时间还很长,我的故事也很长……
来源:亲海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mrby4fNKlyZhfd70pMl_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