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人物: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作者:赵成国 来源:《勇者乐海》 访问:56 日期: 2021-02-25

郑和.jpg

郑和(1371-1433),原名马和,又名三保或三宝,史称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作为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行者,郑和以他卓越的才能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七下西洋,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大了海外贸易,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区域文明向世界文明前进的步伐。郑和船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过洋牵星”天文航海技术,其远航的重要图籍和物证——(郑和航海图)充分说明当时我国的远航技术已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在人类文明史上,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郑和则七下西洋,为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了新时代,使我国的对外交往从西域走向“西洋”。15世纪初,神秘莫测的大海上,一支庞大的中国船队牵星过洋,驶向未知的国度,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

锋芒初露海国梦

郑和原姓马,家族世代居住在风光绮丽的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他的父辈和祖辈信奉伊斯兰教,被称为“哈只”,意为“巡礼人”,即伊斯兰教徒朝圣麦加回归者。他的父亲经常讲述朝圣的惊奇旅程,耳濡目染下,远航海外、遍历诸国的愿望开始在郑和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元朝盘踞在云南的残余势力而发动战争。战火之下,百姓流离失所。郑和成为明军的俘虏,几经波折后被选送到了燕王府。聪颖的郑和获得燕王朱棣的青睐,并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成祖朱棣继承并发扬了明太祖施行的“休养生息国策,明朝由此进入全盛时代,史称永乐盛世”。汉、唐盛世时的英雄们征服了陆上的广大区域,雄才大略的明成祖遂放眼于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西洋海域,以实现自己“天下一家”的理想。他之所以将这件注定会名垂千古的大事交给郑和来完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郑和是明成祖的心腹、能臣,其次,郑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有智略,知兵习战”;尤其是还考虑到西洋中部分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对此了解颇深,能够更好地展开外交活动。”

QQ截图20190710110745.jpg

帆鼓西洋水茫茫

永乐三年(1405),一支庞大的船队在江苏太仓刘家港起锚,浩浩荡荡驶入蔚蓝大海。它的下一个目的地是福建长乐太平港,那里将是郑和船队入洋前的最后补给地。郑和率领船队以大无畏的精神,开启了其第一次远赴外洋的航程。.

为了保证下西洋任务的完成,郑和船队配备有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百余艘。一路上,郑和船队走访了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与它们展开友好交流,最终到达航行目的地——古里(今印度喀拉拉邦卡利卡特)。 郑和以明朝皇帝的名义册封当地统治者为古里国王,并将这里作为以后下西洋的中转站和落脚点。郑和对古里国的人情风物甚为喜爱,特意在占里建造碑事一座,留作纪念。随着岁月的流逝,那座见证两国友好交往的碑亭现己杳无踪迹。

永乐五年(1407),郑和船队浩浩荡荡地返航,没想到上天为他们安排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

有个叫陈祖义的广东潮州人,洪武年间逃亡海外,纠结一批海盗,盘踞在马六甲一带。当郑和船队经过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时,遇上了奸诈狡猾的陈祖义。陈祖义深知自己的实力和明朝正规军相差悬殊,就假装投降,麻痹郑和,然后召集海盗准备突袭郑和船队。郑和身经百战,一眼就看穿了陈祖义的好计,决定将计就计,等陈祖义将附近的海盗都召集过来时将他们一网打尽。陈祖义带着一群七拼八凑的海盗踌躇满志地向明军逼近,正要发动进攻时,训练有素的明军船队杀声四起,迅速结束战斗,生擒了陈祖义等海盗头目。

郑和船队的归来令明成祖龙心大悦。看着大批的西洋使者对自己称臣纳贡,明成祖更加支持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2.jpg

在明成祖的全力支持下,郑和又于永乐五年、永乐七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十五年、永乐十九年五次率船队下西洋。第二次下西洋时,郑和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寺庙布施,并用汉文、阿拉伯文、泰米尔文三种文字将此事刻于石碑之上。此碑现存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参观了真腊(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雄伟壮观的吴哥寺、精妙绝伦的寺庙浮雕为他主持修建南京大报恩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四次下西洋时,郑和船队在变幻莫测的印度洋中驶向忽鲁谟斯(今伊朗霍尔木兹海峡的格什姆岛),并从非洲麻林国(今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带回了传说中的瑞兽“麒麟”(长颈鹿)及其他奇珍异兽。第五次和第六次下西洋,郑和驶向了更为遥远的国度,到阿拉伯半岛上领略了绮丽的风光。

路线图.jpg

明宣宗宣德六年(1430),郑和第七次起航。郑和似乎预料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远航,便在长江口刘家港和福建长乐太平港立了两块石碑,详细记述了他每一次远航的成就。第七次远航西洋的路途似乎格外漫长,长期的海上航行耗尽了郑和的精力,返程途中他病倒在古里国——第一次航行的终点。弥留之际,郑和下令让其他人员继续东返,完成未竟的使命。

星牵沧海云帆耸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海图,绘有山形岸势、浅沙、礁岩,并标明了各国方位及航行路线等。就航海技术而言,过洋牵星术不仅是郑和船队数十年的航海经验的总结,更代表着元明时期航海天文技术己进入以海上天文定位为特点的牵星术阶段。就航海船只而言,郑和宝船当时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的。

郑和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与他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甚多,主要分布在我国和郑和下西洋航线所经历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江苏太仓天妃官石刻《通番事迹碑》对郑和航海事迹做了较为全面的记述,南京静海寺《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官之碑》则记载了郑和船队的船舶种类和尺寸等。

郑和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一方面展示了明朝前期我国国力的强盛;另一方面加强了明朝与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家的联系,向海外多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诚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牵星术.jpg




来源:文章内容与图片选自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勇者乐海》。





最新更新